說到結石,大家第一個到的一定是「腎結石」,但當結石在腎臟裡的時候,多半是沒有症狀的,會有劇烈疼痛、排尿困難通常是結石已經到了輸尿管、膀胱等部位,因此「腎結石」其實是「尿路結石」中的一種,並不是結石只會發生在腎臟。 而尿路包含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,結石出現在這些部位,都稱為「尿路結石」。

腎結石為什麼會變成尿路結石?

尿液中除了水分外還會有許多身體代謝的廢物(如尿酸、草酸、鈣質、蛋白質等),當尿液中的水分過少,就會導致礦物質在泌尿系統內沉澱形成結晶,最終形成「結石」。而結石形成的原因,除了水分攝取過少導致的尿液濃度過高外,尿液過鹼或過酸、季節、疾病與生活習慣都是導致結石的原因。

  1. 季節:
    根據研究顯示,台灣過人罹患結石的比率為10-15% ,其他盛行率高的國家都位於亞熱帶赤道附近,可見氣候對形成結石的影響,天氣炎熱水分攝取容易不足,加上排汗多,尿液減少,就可能導致結石,因此夏季罹患結石的人數平均是冬季的3-5倍。
  2. 慢性泌尿道感染:
    正常的尿液應該是微酸性,但反覆的泌尿道感染會使尿液中負責分解尿素酶的細菌大量滋生,進而使尿液呈現鹼性,最終可能導致結石。因此長期臥床(使用導尿管)、尿滯留、尿路狹窄的患者,更是尿路結石的高風險族群。
  3. 飲食習慣:
    愛吃重口味、甜食、肉類的人,會因為長期攝取過量的蛋白質、鈉、糖,使身體代謝出更多的尿酸與鈣,造成尿路結石的風險提高。
  4. 家族或個人病史:
    若雙親有出現過尿路結石,那子女罹患結石的機率會是一般人的3倍,此外曾經有過結石的人,再出現新結石的機率也會提升。
  5. 疾病與藥物:
    有攝護腺肥大(導致尿路狹窄)、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,以及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、利尿劑、抗生素、瀉劑、抗痛風藥物等的病人,因藥物會使尿液的酸鹼值改變,或增加體內草酸濃度,導致容易罹患尿路結石。

尿路結石的症狀

當結石出現在腎臟時,如體積小加上沒有位移,基本上是不會有症狀的,通常明顯症狀會出現在結石位移到腎臟與輸尿管的接合處,或是卡在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的時候。引起的症狀會根據結石的位置而有所不同,結石導致輸尿管阻塞,會使尿液受阻、排尿困難,還會引發內臟神經刺激泌尿道肌肉痙攣,使患者劇痛;除此之外還可能刮傷泌尿道造成血尿;而頻尿也是指標之一,當結石掉到膀胱刺激膀胱黏膜,會使患產生有尿意的錯覺,造成頻尿。 
以下為尿路結石常見的症狀:
  • 腰側或後背疼痛(一陣一陣的,且逐漸加劇)、腎絞痛
  • 排尿灼熱、疼痛
  • 尿量變少、排尿變細、尿流中斷
  • 血尿、頻尿、尿失禁
  • 發冷或發燒
  • 尿液混濁或有明顯臭味

如何預防尿路結石?

 
預防尿路結石最重要的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:
 
1. 攝取足夠的水分
水分會稀釋掉尿液中可能形成結晶的物質,有效降低尿液濃度,除此之外也可以幫助已罹患尿路結石的患者將較小的結石排出。
2. 均衡飲食
吃過多肉類或純素都會增加結石機率,要特別注意減少高鈉、高蛋白、高普林飲食,因這些成分都有可能導致結石的形成。
3. 避免憋尿
憋尿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,而泌尿道感染可能會造成結石。
 
簡單來說,結論就是多喝水、均衡飲食、正常排尿,才能遠離尿路結石之痛。
 
 
無法正常排尿嗎?你需ActivGo 男性尿用護理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