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停跑廁所,是尿崩症的前兆?人類透過尿液將身體代謝的廢物排出,透過尿量、尿液顏色,可以初步觀察身體是否出問題。炎熱天氣,攝取水份多,一定會常跑廁所。但若是排尿速度大於水分攝取量,可能就是尿崩症的症狀。尿崩症患者會常跑廁所,但人體的70%由水分組成,若是沒有適時補充水分,可能會造成脫水症狀。尿崩症會影響利尿激素的分泌,導致睡覺時會因為想上廁所醒來,一個晚上可能就要跑廁所數次,造成睡眠品質下滑。長期下來,容易損傷人體,需要盡快尋求醫療治療。

 

目錄

1.什麼是尿崩症

2.什麼原因造成尿崩症

  1. 抗利尿激素不足(中樞性尿崩症)
  2. 腎源性尿崩症
  3. 其他因素

3.尿崩症的5種症狀

  1. 尿量大量增加
  2. 尿液顏色偏淡
  3. 輕微脫水
  4. 嚴重脫水
  5. 發燒、躁動

4.結語

 

1.什麼是尿崩症

尿崩症(diabetes insipindus),又稱抗利尿激素(antidiuretic hormone,ADH)分泌不足,引發的症狀,表徵是多尿、容易口渴、低滲尿與低比重尿。一般來說,自身體重的50倍是正常的的排尿量,若是超過,甚至多達10,000c.c以上,而尿比重小於1.01、尿滲透壓小於300mOsm/kg,就需要盡快就醫。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罹患尿崩症,通常是兒童期或剛成年時發病,男性比例多於女性。大多數人會容易口渴,即使攝取再多水分,依然無法緩和,甚至影響到睡眠。大腦中的腦下垂體控制體內荷爾蒙,若是因為手術、麻醉、創傷造成的意志不清,或腦部病變破壞口渴中樞,患者將不會感到口渴。無法適時地補充水分,可能導致嚴重脫水,出現腦細胞脫水的神經系統症狀。

 

2.什麼原因造成尿崩症

1.抗利尿激素不足(中樞性尿崩症)
腦下垂體,是人類控制賀爾蒙的重要器官。當腦下垂體異常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,就會降低水分吸收效率、尿液無法濃縮,而尿量大增。而腦下垂體腫瘤、腦部腫瘤,以及腦損傷,都有可能造成腦下垂體功能出現異常。

2.腎源性尿崩症
腎臟主要是藉由過濾血液、製造尿液來代謝體內廢物。當腎功能出現異常時,無法與抗利尿激素作用,降低血液滲透壓,就可能出現尿崩症狀。

3.其他因素
因為懷孕或精神異常造成的原發性煩渴症,但其發生機率較低。
什麼是原發性煩渴症?大多是因為思覺失調或身心症引起,在沒有任何生理刺激或疾病的情況下,攝取過多液體的症狀。

 

3.尿崩症的5種症狀

1.尿量大量增加
一般成人,一天排尿約1千到2千c.c。罹患尿崩症的病患,排尿次數會明顯增多,每日尿量可達3千至8千c.c,嚴重者甚至會多達1萬c.c。不僅需要時常找廁所,影響日常作息外,更會擔心出門無法隨時上廁所,而減少飲水,造成身體其他疾病。

2.尿液顏色偏淡
尿液顏色會隨著攝取的水量改變,尿崩症患者的尿液顏色呈現透明無色,像白開水般。適時觀察自己的尿液顏色,不忽視身體發出的警報,才不會延緩就醫時間。

3.輕微脫水
補充水份的速度低於流失速度,因此出現輕微脫水症狀,包含:口渴、疲倦、皮膚乾燥龜裂、排汗量降低、排便不順、頭暈目眩或心跳過快。

4.嚴重脫水
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,則會引發嚴重脫水問題。常見情況:極度口渴、體重快速下降、低血壓、肌肉痙攣、迷失方向或產生混亂。人體器官、細胞皆需要仰賴水分運作,若發生嚴重脫水情況,將會危及生命,需要盡快就醫。

5.發燒、躁動
若是嬰兒罹患尿崩症,可能會引發發燒、躁動等症狀。孩子無法表達需求,父母只能靠猜測來磨合。剛出生的小嬰兒就可能出現相關症狀,只有在喝水時才會停止哭鬧,而大量飲水後又會排出很多尿,導致病童經常性的發燒、嘔吐、便秘,造成生長遲緩現象。父母應該隨時注意孩子狀況,若有異狀,須立刻尋求醫師協助。

 

4.結語

排尿是每個人的日常,也是排除廢物的重要管道。對於有腦瘤病患與腎臟病史的高風險族群,可以每日測量體重,觀察短時間內的變化狀況;注意是否有脫水、休克症狀;會不會常感到口乾舌燥;使用利尿劑會有浮腫、躁動、頭痛抽筋等症狀。罹患尿崩症,會提高跑廁所的頻率,甚至一個晚上需要起床好多次,更會造成其他併發症,需要特別注意!不讓泌尿問題造成生活困擾。

參考資料
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《尿崩症之照護》
康健知識庫《尿崩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