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,為預防長照量能不足,強化照護支持服務,以促進社區長者身心健康為目標,落實在地老化、社區營造。以「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」的社會福利制度下,以各村里設置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」,用於預防照顧,培養連續性照顧量能。

 

目錄
1.關於社區照顧關懷據點
2.社區關懷照顧據點遭遇的瓶頸
3.轉型C級巷弄長照站
4.建議
 

1.關於社區照顧關懷據點

基於社區營造、自主參與,以民間團體為主,提供簡單的照護服務,結合在地政府提供相關資源,包含:訪視、電話、轉介服務、餐飲。透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,讓長輩走出家裡,據點規劃各類活動,除了認識其他長輩、志工外;分享生活點滴瞭解長輩生活狀況;據點內設置簡易運動器材也可以增加長輩運動意願。提供各類服務,讓長輩的退休生活增加不同的色彩,使整個社區更溫馨、更有人情味。

 

2.社區關懷照顧據點遭遇的瓶頸

雖然據點有連結社區、凝聚成員、關懷長輩的效果,但許多社區面臨過度負擔、軟硬體老舊、管理問題、專業人力不足等挑戰。 除了上述問題外,在永續經營方面,容易受人事改選影響,而改選後服務人員無法續任,相關經驗、與長輩建立的感情無法延續,等於是一切又從零開始。甚至在地方選舉後,若政治立場不同,新政府與既有組織配合度低,更會影響社區居民參與度,大大降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推廣。 

 

3.轉型C級巷弄長照站

C級巷弄長照站就是「長照柑仔店」,針對在地資源,電話關心、關懷訪視、送餐共餐,並協調使老人服務中心、村里民活動中心共同投入於社區整體照護體系,讓亞健康長者、失能者家庭可以在社區內實際找的到、看的到、用到的相關長照服務。 其中,針對人力短缺,C級長照站以中高齡人力資源再利用為主,儲備照服員的內容:(1)短時數、臨時託付服務;(2)餐飲服務:共餐、送餐;(3)預防失能、延緩失能惡化;(4)就近提供社會參與活動。除了有效利用中高齡人力外,他們對於長輩的需求、想法也較能以同理出發,減少相處的摩擦。 

 

4.建議

(1)加強宣道長照服務,鼓勵長者多參與巷弄長照站活動
降低長者、家屬的抗拒心,讓潛在服務對象與其家屬認同並加以支持
(2)設置交通接送服務
長者們不利於行加上家屬不方便接送的情況下,就會降低長照站的使用率。政府若能以社區整體規劃相關配套,以定點ABC等服務接送,才能有效落實照顧服務的連續性

 

【參考資料】

謝聖哲《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到巷弄長照站: 挑戰與困境》
立法院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設置巷弄長期照顧站之探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