泌尿道感染,是指泌尿系統器官(膀胱、尿道、輸尿管、腎臟),受到細菌、病毒或黴菌感染,並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一種疾病,是兒童常見的發燒原因之一,僅次於呼吸道、腸胃感染。小朋友的泌尿道之所以比大人容易被感染,是因為泌尿系統發育尚未成熟、抵抗力也較差,於是家長們生活中要特別注意,若有出現發燒、食慾不振、活動力下降等症狀,就要懷疑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導致。

泌尿道為什麼會感染?

嬰幼兒的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、克雷伯氏菌與變形桿菌,嬰兒因整日使用尿布,會陰部、尿道口長時間接觸排泄物,容易讓細菌沿著尿路向上感染膀胱、腎臟,順序剛好與尿液排放相反,故醫學上稱之為「上行性感染」或「逆行性感染」。

泌尿道感染的原因除了細菌感染以外,還有可能為先天構造異常,常見的有膀胱輸尿管逆流、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、雙套輸尿管、尿道阻塞等。在1歲以前,男寶寶發生泌尿道功能、結構異常的機率比女生高,加上幼兒的包皮幾乎是緊緊黏著陰莖的,更容易有清潔不當藏汙納垢的情形,所以男嬰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是女嬰的3-4倍。1歲以後則是女寶寶感染機率高於男寶寶,因女性的尿道平均只有4公分,而男性有15-20公分,所以細菌更容易向上感染。

泌尿道發炎的症狀

泌尿道感染又可分為上泌尿道感染(腎臟)與下泌尿道感染(尿道、膀胱),上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狀為腰痛、高燒,下泌尿道染則是會尿急、頻尿、排尿疼痛等。但發生在幼兒身上,症狀通常多變且非典型,年紀越小越不容易察覺,成人的症狀在嬰幼兒時期並不常見,最明顯的病徵為「發燒」,因此很容易誤會是一般感冒而延誤就醫。

根據孩子年紀不同,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如下:
嬰兒—
發燒、哭鬧、不安、食慾減低、嘔吐、尿液顏色與味道改變。嚴重時會出現休克、昏睡、體重減輕等類似敗血症的症狀。
幼童—
發燒與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,如排尿困難、頻尿、遺尿、下腹痛等,也可能會有血尿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年紀太小的孩子不會表達排尿疼痛,且大部分的孩子泌尿道發炎最明顯的症狀是發燒,因此當孩子發燒卻沒有其他腸胃道(嘔吐、腹痛)、呼吸道症狀(流鼻涕、咳嗽)時,就要留意可能是泌尿道感染。

泌尿道感染的診斷與治療

一般會先進行「尿液檢查」,確認尿中白血球是否過量,再來會進行「細菌培養」,檢查尿液中是否有細菌並確認菌種。泌尿道感染大多會以抗生素治療,療程約7-14天左右,根據嚴重程度會有所不同。另外也可能安排超音波檢查,以便確認是否為先天構造、功能異常,這類型的泌尿道感染需要即早做治療,否則未來再復發的機率非常高。

如何預防孩子泌尿道感染?

不管成人還是幼兒,泌尿道感染都是非常容易復發的疾病,故日常生活的預防措施是相當重要的。 

  • 適時更換尿布,原則上濕了就要更換,最長不要超過兩個小時。
  • 排尿與排便後,要由前往後擦拭,避免細菌沾染到尿道口。
  • 不要將尿布包太緊,盡量以一般棉質內褲學習褲取代,可減少細菌孳生。
  • 減少泡澡或洗太久的泡沫浴,化學物質可能會造成刺激。
  • 多喝水且不要憋尿,讓孩子2-4小時排尿一次。

泌尿道感染如果延誤就醫與治療,很有可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,加上嬰幼兒不會用口語表達身體不適,因此更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與照顧,才能讓孩子免於治療之苦。

學習褲推薦:韓國 Babyan 學習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