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尿異常嗎?尿液的量、顏色、氣味到底怎麼來?

人體的血液會將氧氣與營養物質運輸到全身,過程中會同時回收身體裡的廢物與毒素,最後經由腎臟過濾產生尿液,所以排尿是非常重要的代謝機制,可以幫助人體清除多餘的物質與水分!
當身體出現狀況時,尿液通常會排出平常不該排出的物質,或讓該代謝的廢物滯留體內,改變尿液的氣味、顏色、排放量,因此尿液是健康檢查的項目之一,也是我們平日觀察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。

 

尿液排放量

一般來說,成人白天的排尿次數約5-8次,夜晚約0-1次,整日的排尿量大致落在1,200-2,000CC,大約是飲水量的一半,若每日的排尿量超過2,400CC,即稱為多尿,低於500CC,即為少尿。排除生活習慣、氣候等因素,尿多則可能為尿崩症、糖尿病的徵兆,尿崩症一日的排尿量高達4000-6000CC,就算少喝水也不會減少,同時還會伴隨四肢無力、頭痛等症狀,好發於青少年;而尿少可能為急性腎炎或腎功能衰竭,代表過多水分滯留於腎臟,多半會伴隨血尿、色濃且混濁。

 

尿液的顏色

尿液成分有超過90%都是水,其餘還有尿素、氨、鹽等等代謝物質。正常的尿液為淡黃色,而顏色濃淡與飲水量有關,飲水量越多,尿液顏色越淡;另外,飲食、藥物、疾病也是會導致尿液顏色改變的原因,故當尿液出現以下異常顏色時,皆需特別留意。

  • 琥珀、蜜蠟色:表示身體水分不足,要提高飲水量。
  • 白色:淋巴、腎臟相關疾病,或泌尿道感染化膿,別稱為「乳糜尿」。
  • 顏色混濁:尿路感染、腎結石。
  • 深褐色或茶色:肝硬化、肝炎、急性腎炎或嚴重燒傷。
  • 橘色:有脫水現象,或肝、膽管出現問題。
  • 藍綠色:高血鈣症、細菌感染。
  •  紅色(血尿):慢性鉛/汞中毒、溶血性貧血,或凝血異常、高血壓、腫瘤、血管炎、橫紋肌溶解等。

 

尿液的氣味

尿液的味道應該是一般人較難察覺的,但身體疾病也會反映在尿液氣味上,所以味道過重、久久無法散去、氣味特殊(如魚腥味),就代表身體可能生病了。除了疾病,飲食也有影響,吃太多刺激性的食物,如辛香料(大蒜、咖哩等),尿液就會帶有硫磺味,蘆筍會使排出的尿液有濃厚的臭味,故在出現異味時,可以先檢視近期的飲食習慣,不用過度擔心,只有以下幾種情況可能為疾病病徵:

  • 很重的尿味(阿摩尼亞味、氨味)
    通常尿液放久了都會有尿味,但如果是剛排出的尿液就有很濃的臭味,就有可能是膀胱發炎或尿滯留(膀胱裡的尿液無法順暢排出),另外還有長時間憋尿也會讓尿液有很重的味道。
  • 魚腥味
    可能為細菌感染,泌尿系統因感染化膿,而產生腐臭味,也可能是因為肉吃太多,排出大量胺基酸。
  • 水果味、甜味
    血糖控制不佳的人容易出現這種味道,常見於糖尿病患者,源於體內的酮酸物質釋放產生的氣味,這類型的病患也常有泌尿道感染問題。

 

 

以後上完廁所不妨低頭觀察自己的尿液,多留心身體的變化對重大疾病的預防尤其重要,因很多疾病在初期都不會有明顯的病徵,故發現時都為時已晚,即早發現即早治療,防患於未然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
 

抑菌除臭內褲,遠離泌尿道感染:日本製尿用內褲